yl8cc永利

当前位置:首页 > 客户支持 > 动保技术交流 >

做好以下几点坚决把口蹄疫挡在猪场门外

发布时间:2011-06-25 来源:admin


   猪口蹄疫的发病与其它传染病一样,需要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猪群三个要素构成,即传染三部曲,如缺少其一要素,猪口蹄疫病就不会发生,根据这一原理和口蹄疫病的疫原学特点,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建立高免猪群,从面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发展。

一、全面封闭猪场—拒绝传染源登录猪场
   坚持自繁自养为主,减少疫病传入。需引进种猪时,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经隔离检疫,免疫接种、严格消毒、药物净化和驱虫后,并监测猪瘟、口蹄疫抗体情况后方可转入生产区栏舍混群饲养。

  除在非疫病流行季节引进少量种猪外,避免向外购进猪苗育肥出售,以防止外来猪群带毒和交叉感染。育肥猪场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购进的猪苗在原来猪场没发病,但登录育肥场后,由于环境、饲料等饲养因素的改变而产生应激,仔猪抵抗力下降,接着暴发口蹄疫、猪瘟等疫病。

   猪场大门必须设立消毒池、消毒通道,配备更衣消毒间、高压冲洗消毒设备,有业务来往的车辆、人员必须经消毒后才能登录猪场生活管理区(冬春季节应严格限制人员登录),严禁任何外人、车辆、用具、牲畜产品登录猪场生产区。

  猪场生产区最好有围墙和防疫沟,春天在生产区周围围墙外播种荆棘类植物,形成天然的防护网,再加上围墙、挖防疫沟将生产、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只留更衣室人员入口,饲料入口和装猪台,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出入口和饲料入口以消毒池隔开,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沐浴、更衣、换鞋,经严格消毒后方可登录生产区;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疫病途径的管理,加强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生产区与外界环境有良好的隔离状态,并做好猪场废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

  特别应引起猪场管理者注意的是:装猪台是猪场最容易染上疫病的地方,对外销售的装猪台应设在猪场外,使用本场专用运猪车(或拉拖机)将出售的商品猪从生产区装猪台运至场外装猪台,猪贩和屠宰人员在任何时候不得登录装猪台,这是控制猪口蹄疫最有效的措施。

  猪场应搞好场内文娱体育设施,尽量减少员工外出的机会,外出回场人员经淋浴消毒后,净化一天才能登录生产区工作。

  外销商品猪应尽量固定客户,批发送货上门,减少猪贩和屠宰人员到场买猪,加强对出猪台管理和消毒,切断传染途径,登录出猪通道的猪只不准返回生产线,生产线人员不超越出猪台。

二、强化消毒,切断传染途径和消灭传染源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存活在猪场内外环境及猪体表病原体的有效办法。消毒工作能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免疫工作中疫苗效力的充分发挥,需要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为基础,在存在口蹄疫强毒而且污染严重的猪场,即使是质量优良的口蹄疫浓缩疫苗,使用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近年来疫情较复杂,口蹄疫病原多型易变,疫苗的效果有时不很理想,更应重视消毒工作。

  口蹄疫病毒属于非囊膜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化学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对酸性和醛类、卤素类消毒剂敏感。可使用复合醛类、碘制剂、氯制剂等消毒药对栏舍、猪群、环境消毒

  生产上可应用“复合醛”等消毒液,按1:200~1000的比例稀释,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排水道、空气以及公、母猪、生长育成猪全身体表(寒冷天气除外)等方面的消毒,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污水沟、储水池、食槽、保温箱等场所、设施的消毒。消毒前必须先进行严格的清洗工作,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正常情况下,生产区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猪舍每周消毒1~2次、冬天封闭期和特殊情况每周消毒2~4次。猪场应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在每批猪全部转出后,猪栏先经过严格清洗,再用高效的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后经空置净化5~7天,然后转入新的猪群。每年更换2~3种不同性质的消毒液,避免病毒对同类消毒剂产生耐药性而变得不敏感。

三、加强免疫接种 建立高免猪群
   接种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病重要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多个猪场临床试验证明,常规打一次疫苗,其有保护力抗体滴度,肉猪只能维持2个月,母猪只能维持3-4个月,而不是1年,按商品猪5~6个月龄出栏计,一生需注射口蹄疫疫苗2-3次,母猪1年应注射3次口蹄浓缩疫苗,且剂量应适当加大(3~5毫升)。

   疫苗应专人管理,注射口蹄疫苗时要求有2名的工作人员一起完成,谁领用,谁注射,经手、证明、双方签名,以堵塞漏洞,这些都是经验教训。注射口蹄疫苗15~20天后,每批猪应抽样采血作免疫监测,如免疫猪抗体价1:256以下占70%时,应立即强化接种疫苗,直到合格为止,母猪每年采血2次作监测。

   各场应根据猪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制定符合本场实际免疫程序。以下为成功控制猪口蹄疫猪场的免疫程序,供参考:

  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浓缩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注:如果发病猪口蹄疫型号是A型,则O型口蹄疫疫苗没有效果)。种公猪每年接种3次,每次间隔4个月,后备公、母猪在配种前间隔30天免疫两次,每次肌肉注射3毫升/头。

  种母猪配种前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分娩前一个月再次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确保产后乳汁内的母源抗体水平达到1:1024以上,确保哺乳和保育仔猪对口蹄疫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仔猪可在断奶后60~70天龄注射浓缩苗2毫升/头,105~115天龄再注射3毫升/头,商品猪出栏前25-30天又再免疫3毫升/头,预防运输途中或在屠宰场时感染发病。

  试验表明,母猪一年中免疫3次,仔猪经初乳获得的抗体可以保护到60~70日龄。而实际操作过仔猪免疫时间太早,40~45日龄之间甚至更早,这样就使仔猪的母源抗体快速下降,同时注射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不甚理想。

  使用口蹄疫油灭活苗免疫注射后,往往有30%左右的猪,会发生疫苗注射后的应激反应,症状较轻的表现为体温升高,采食量减少,严重的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顿, 食欲废绝、呕吐等症状。极个别的猪立即出现全身苍白或发红,抽搐、呼吸急促而死亡。反应轻微的不需采取特别措施,24小时内一般能自然康复;对极个别出现过敏反应的猪,应用肾上腺素治疗

四、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猪群抵抗力
  充分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各关疾病的基础。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尽量使猪群有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

  饲料营养水平和霉菌毒素对猪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当猪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或饲料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时,猪的免疫功能就会降低,春夏季节,饲料中应坚持使用“霉消安”、“脱霉素”等质量较好的霉菌毒素处理剂。

  在气候变化较大:如雾天、阴雨天、甚至夏秋交界、冬春交界,日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更要注意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冬季注意防寒、夏天注意降温,减少饲养密度,转栏时注意饲料过渡并适当喂给多种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抵抗疫病的能力。

  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抵抗力,许多猪场按免疫程序接种了疫苗,但由于动物个体生理状况、健康状况、年龄、饲养管理条件、饲料营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抗体水平不整齐,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尤其是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主动免疫力尚未建立,从母猪获取的母源抗体数量及其持续时间十分有限,对口蹄疫抵抗力最弱。

在目前霉菌毒素、疫病等免疫抑制因素大量存有的情况下,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猪体的主动抵抗能力降低,当外界病毒通过多种途径登录猪场时,往往引起口蹄疫的暴发。猪场可通过使用“抗疫键”等免疫增强剂,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五、密切注意疫病的动态及时采取得力措施

  发现那个地区有口蹄疫,禁止该地区人员进场,属该地区的本场工作人员不能回家探亲,经常和省兽医兽医防疫站、当地防检部门联系、沟通,了解疫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