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内妊娠泌乳期母猪及仔猪创新管理
发布时间:2020-01-14 来源:admin
1、妊娠泌乳期母猪的管理
由于各场的饲料配方、猪种管理水平、猪种来源、品种不一样,对于妊娠期的喂料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经常分析生产数据,用均总仔数来调整配种的适时程度。用畸形率来考察分析选配计划和遗传素质、用木乃伊率来考察60天后的饲养管理和环境管理。用死胎和即死来考察接产技术和60天后的饲养管理,用均重来考察后期喂料量。从而制定适宜自己的管理方案。一般原则是:配种后7天限饲。7~37天调整膘情,37~75天保持膘情,75~100天适当加料,但不宜过多,否则会增加脂肪沉积而减少乳腺分泌细胞的数量(尤其对小母猪),100~112天胎儿发育时期加料或自由采食,112天至分娩限制喂料。减轻生产的痛苦。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资料中妊娠母猪各阶段的采食量并未包含浪费的量,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有2%-5%的浪费,所以标准要有所提高。也有研究证明妊娠期采食量和泌乳期呈负相关。另外,用前列腺PG600诱导发情配种的小母猪可能要比非诱导发情的少0.3~0.5头。
妊娠母猪不能过瘦也不能过肥,过瘦将会影响生殖系统。过肥会危害母猪代谢使泌乳期采食量降低,因为其血液中有高度游离的脂肪酸和低浓度的支链氨基酸影响食欲的中枢神经,从而采食量下降,增加了泌乳期的重量损失。
断奶延迟发情是1胎母猪最头痛的问题,50%的母猪在断奶后一周不发情,国外好的种猪场因为繁殖率低而淘汰的头胎母猪大约占母猪淘汰的39%,其主要的原因是:泌乳期采食量下降不能满足头胎母猪泌乳和自身生长所需。从而使体肌大量损失,造成能量的负平衡,体重损失达20~40千克。l胎母猪断奶后延迟发情现象的产生可能是因此而产生。
由于养猪的工厂化少有或没有青料、也出于对生物安全和成本的考虑,用设计不标准的“全价”料饲喂妊娠母猪容易发生便秘。从而使分娩过程异常痛苦。粪便中的毒素登录血液造成母猪不适、发热,加之产后前几天喂料过多导致乳房充血和其他的一些不适应。从而引发了母猪(特别是初胎母猪)产后产生“无乳综合征”。建议在临产前4天喂点轻泻药,在产前、产中或产后输点葡萄糖盐、适量抗生素和催产素。有利于分娩后体力的恢复和产道伤口的愈合。并且缩短产程减少痛苦。
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的采食量尤为重要,因为在一个生产周期中的总量的2/3在这一时期被消耗。尤其在短短的泌乳期将消耗总能量的1/3。因而泌乳期达到最大采食量至关重要。在泌乳母猪的管理中。排除营养性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外,环境温度也是制约采食量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当温度从27℃下降到16℃时,采食量从4.2千克增加到5.2千克。上升了25%,从线性关系上说每下降l℃采食量增加0.2千克,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量,用好的设备隔离母、仔是养好母猪和仔猪的关键,爱尔兰的研究者们推荐温度在16℃,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太难,不能达到理想的边际效益。建议在高温时喂料的前半小时和喂料后的半小时滴水、淋水、冷风机的设备尽量降低温度,其他时间(排除酷热、无风)暴露于正常的气温下。
降温基本原理应该是降低大脑的温度,避免中枢神经对抗高温而引起不利于生产性能发挥的激素调节(如高温引起的GnRH、LH、FSH的分泌减少引起不发情。其他器官应该比大脑有更强的抵抗高温的能力。因此可采用清晨、晚上气温低的时候多喂料、中午适当喂料来增加采食量。一般由2次喂料增加到3次可多采食约l0%~15%。
传统养猪提倡产后母猪饥饿一天,然后5~7天自由采食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减少便秘、乳房充血、肿胀等。但明尼苏达州用116头母猪的研究表明在高管理水平和配比合适的妊娠母猪料饲喂的条件下,0~6天对粪便进行评分。自由采食组比限饲组粪便松软,整个哺乳期自由采食组146.6千克,限饲组131.1千克。从而表明饲喂方式不但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而且更有利于保持体重。
早用适口的、易消化的、高营养价值的开口料,让仔猪早些适应饲料,有助于保持仔猪体重,因为在2周龄之后,正常带仔的母猪(8—12头)的泌乳量将不足以提供仔猪生长所需。
研究表明母猪需要淀粉而非脂肪提供能量来刺激繁殖激素的分泌,脂肪添加率大于5%就会降低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通过合理的方法减少体重损失。又能忍受体重的正常损失是泌乳母猪生产管理的要点。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泌乳天数少于12天、断奶后1~2天发情或7天以后才发情的猪分娩率普遍较低。
2、仔猪的管理
实践证明早于三周断奶,将使母猪延迟发情,而仔猪16日龄的断奶则有利于减少多数疾病的垂直传播,怎样在母猪和仔猪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就需要技术和设施的配合。否则将会得不偿失。
哺乳母猪前4对乳头的泌乳量占所有乳头泌乳量的70%左右,后面的泌乳少,而仔猪在2周后才可以完全辨认自己的乳头位置,所以出生后要注意随时调整位次,减少争斗和体重差异。常规的断奶方式中的断奶重对猪的后续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每0.45千克断奶重的差异在断奶56天后可产生10千克的影响,145天可产生20千克的影响。断奶后第一周增重的和那些掉膘的猪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哺乳期和保育期好的管理尤其重要,保育车间管理应始于产房。仔猪在21日龄时免疫力将下降到50%,而自身的免疫机制要在5—6周才开始形成;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从少喂多餐(7~12次)的流体乳汁变为大量少餐(3~5次)的复合饲料,胃酸和消化酶变的不平衡,易导致腹泻;离开母猪,环境条件改变;在这样过渡时期怎样保护仔猪获得最佳免疫力渡过难关。从而获得8周龄最大体重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从3~4天开始到12~16周龄是加速生长期。以后将会以这一最终速度增长,特别在8周龄加速度最大体重的时期好的管理尤为重要。其中包括保温、舒适、隔离、无不良反应的环境、全进全出的管理等措施。
同时要注意在断奶后第一周日温差变化最好不得超过2℃,风速0.025~0.1米/秒,相对温度65%~75%,否则将引起腹泻和生长不良,注意测定温度时要与猪体同高,不然由于建筑结构的不同将会有2℃~4℃的差异;早喂开食料(3日龄)以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形成。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有机酸提高饲料消化率,促进生长2%~3%,5周龄前同窝不要混群,以确保5周龄时免疫和温度调节机制完善;决不将性能表现太差的猪留下而混入新的断奶仔猪群。尽量不要使同处一室的断奶猪相差2周龄以上:确保8周前饲喂稳定的复合日粮,不要太多的考虑这阶段日粮的成本。
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或其化合物,将有利于提高生长速度l0%~20%,饲料转化率5%~10%,增加一定的矿物盐,如硫酸铜将有利于饲料中油脂的利用率,但值得注意如果铜添加时饲料中的锌、铁浓度不够时,铜的毒性将增加。短期添加高剂量的氧化锌也利于采食量和日增重的增加,但抗生素和矿物盐对猪生长速度的作用将随猪年龄增长而下降。由于当前的多畜禽品种都是在饲喂抗生素的条件下培育的,这将导致抗生素或其化合物、矿物盐的剂量可能已经加大或不那么明显,而生物酶的添加可能将会逐渐广泛应用。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当仔猪在保育得到充足的空间。而在生长一育肥受到空间限制,其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将显着下降。就是说保育空间的分配将会影响生长育肥的增重速度。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养猪由脂肪型向瘦肉型转变,除消费原因外,也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单位瘦肉比单位肥肉消耗更少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