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甲鱼品种的养殖现状与改进建议
发布时间:2020-01-13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浙江杭州龟鳖研究所 赵春光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甲鱼,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顺应市场需求快速发展起来的特种养殖品种之一,经过近40年的养殖发展,产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年不到千吨,增加到2012年30万吨,甲鱼养殖已成为我国农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由于优良品种是甲鱼健康养殖的要素之一,所以甲鱼种质一直受业内各方的高度关注,为此我就我国甲鱼品种的现状与改进提点自己的建议并和业内同行探讨。
一、 我国目前主要甲鱼养殖品种介绍
我国土著的甲鱼品种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和斑鳖,后两种品种数量很少,故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特别是斑鳖,其珍贵可与熊猫同论。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几个品种,通过驯养,已在我国安家落户,并取得了一定的养殖效果,为了让大家了解国内外甲鱼品种的特性和差异,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中华鳖
中华鳖是我国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但因我国幅源辽阔,南北东西之间的纬度和气候差异大,所以各地域之间也出现一些生态地理品系,它们的商品在市场上也因地域品系的不同价格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很大。
1、北方品系(北鳖)
主要分布在河北以北地区,体形和特征与普通中华一样,但较抗寒,通过越冬试验,在10℃至零下5度的气温中水下越冬,成活率较其他地区的高35%。是一个很适合北方和西北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系。
2、黄河品系(黄河鳖)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境内,其中以河南、宁夏和山东黄河口的鳖为最佳。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黄河鳖具有体大裙宽,体色微黄的特征,很受市场欢迎,生长速度与太湖鳖差不多。
3、洞庭湖品系(湖南鳖)
主要分布湖南、湖北和四川部分地区,其体形与江南花鳖基本相同,但腹部无花斑,特别是在鳖苗阶段其腹部体色呈桔黄色,它也是我国较有价值的地域中华鳖品系,生长和抗病与太湖鳖差不多。
4、鄱阳湖品系(江西鳖)
主要分布在湖北东部和江西及福建北部地区,成体形态与太湖鳖差不多,但出壳稚鳖腹部橘红色无花斑,生长速度与太湖鳖差不多。
5、太湖品系 (笔者1995年取名江南花鳖)
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一带。除了具有中华鳖的基本特征外,主要是背上有十个以上的花点,腹部有块状花斑,形似戏曲脸谱。江南花鳖是一个有待选育的地域品系。它在江、浙、沪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售价也比其它鳖高,特点是抗病力强,肉质鲜美。
6、西南品系(黄沙鳖)
是我国西南广西的一个地方品系,体长园、腹部无花斑、体色较黄,大鳖体背可见背甲肋板。其食性杂生长快,但因长大后体背可见背甲肋板,在有些地区会影响销售形象。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中鳖的体表呈褐色,有几个同心纹状的花斑,腹部有与太湖鳖一样的花斑。生长速度在工厂化环境中比一般中华鳖品系快。
7、台湾品系(台湾鳖)
台湾品系主产我国台湾南部和中部,体表与形态与太湖鳖差不多,但养成后体高比例大于太湖品系。台湾品系是我国目前工厂化养殖较多的中华鳖地域品系,因其性成熟较国内其它品系早,所以很适合工厂化养殖小规格商品上市(400克左右),但不适合野外池塘多年养殖。
其他还有乌鳖、砂鳖、墨底鳖、小鳖等,因群体数量较少,不再细述。
(二)国外引进的品种
1、日本鳖
日本鳖主要分布在日本关东以南的佐贺、大分和福冈等地,也有传说目前我国引进的日本鳖原本是我国太湖鳖流域的中华鳖经日本引入后选育而成(但未见有文选报道),故也有叫日本中华鳖的,目前被农业部定为中华鳖(日本品系)。
2、珍珠鳖(佛罗理达鳖)
佛罗里达鳖属鳖科鳖亚科软鳖属,又称珍珠鳖、美国瑞鱼。分布美国,但主产区主要在佛罗里达州,1996年我国开始引进养殖。佛罗里达鳖体色艳美、个体较大、生长迅速,但肉质清蒸不如中华鳖鲜美。
3、泰国鳖
体形长圆,肥厚而隆起,背部暗灰色,光滑,腹部乳白色,微红,颈部光滑无瘰疣,背腹甲最前端的腹甲板有绞链,向上时背腹甲完全合拢,后肢内侧有两块半月形活动软骨,裙边较小,行动迟缓,不咬人,其中500克以上的成鳖背中间有条凹沟。其外部体色进与中华鳖,只是其腹部花色呈点状,不是块状。这种鳖生长快,喜高温,但肉质差,且早熟,一般400克就开始产卵,所以它最适合在温室内控温直接养成成鳖上市,不适合在温差较大的野外多年养殖。
4、刺鳖
又称角鳖,主要分布于加拿大最南部至墨西哥北部间。体形较大,体长可达45厘米。吻长,形成吻突。背甲椭圆形,背部前缘有刺状小疣,故叫刺鳖。新世纪初引入我国,也是大型品种,所以消费对象也主要是宾馆饭店,因市场局限所以也不应盲目发展。
二、 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近年来从上到下对甲鱼苗种生产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种质资源和苗种产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市场价格也日趋稳定,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乱引种现象严重
我国中华鳖地域品系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下长期形成的地理种群,这些种群在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其独特的生长和繁殖性能,而一旦离开本土环境和条件,其不但无优势可言也很难与引入地的土著品种竞争,如实践证明黄河品系在引入到浙江后在外塘养殖过程中抗病性能就明显差于当地的纯太湖品系,在工厂化养殖中也无任何生长优势,而黄河品系在黄河流域外塘养殖的成活率远高于在浙江养殖,再如西南品系(黄沙鳖)到目前为止,该品种在华东地区如从苗开始直接在野外养成商品,四年的养殖总成活率只有20%,只有通过工厂化控温养殖到400克以上再放到野外,成活率可提高到70%,一句话,这个品系在高纬度地区有越冬难的问题,因此不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情况乱引种的后果可想而知。
日本鳖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进的优良甲鱼品种,由于日本鳖对养殖生态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刚引进时按我国当时的养殖模式几乎都失败,后来经过10年的驯养,越冬和繁殖逐步适应并显现出很高的养殖优势,但也因引种的不规范和忽视不断选优,到目前较纯的亲本已经极少。
(二)乱杂交引发种源污染
人工杂交是人类有目的地创造生物变异的重要方法,也就是使杂交亲本的遗传基础通过重组、分离和后代选择,育成有利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种,这种有性杂交结合系统选育的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所以人工杂交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育成有利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种,二是具有性能优势的杂交一代(F1)用于生产。其中前者是个长期的过程,一旦育成可作为新品种长期应用。后者是有优势性能的不同纯品种杂交后直接用于生产以提高生产力,但因其后代会产生优势分离,所以在应用于生产时只能用杂交一代即(F1)。在杂交活动中,利用优势性能用于生产是积极的一面,但目前许多地方却忽视了杂交在管理缺失的情况下产生的负面结果,即杂交种源污染。甲鱼与其他生物还有一定的区别,如植物、家畜等,甲鱼目前的流动性很大,在不规范的操作下不易觉察、控制,它可以借助水流、养殖运输当中防护不好的逃逸等从一个水域登录另一个水域,且比较隐蔽,所以极易造成杂交污染。如笔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湖南引种时,刚出壳的鳖苗地域品系特征很强,80%以上的鳖苗腹部是橘黄色无花斑的,养大后也无花斑,肉质鲜美。而现在的鳖苗不但腹部有花瓣,体背也有了少许花瓣出现,几乎与太湖鳖无大区别。特别是有许多地方在不规范的情况下大搞杂交,并把杂交1代作为亲种进行再繁殖用作生产,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特别这几年各地几乎掀起了一股杂交热,如日本鳖与泰国鳖、日本鳖与中华鳖、这些杂交品种除了在生长上有些优势外,无论从形态和生化品质都很难与纯种相比,同样,这些杂交后代养成后许多地方也作为优良品种留作亲本使用,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
(三)乱留种导致种质退化
由于我国的甲鱼苗种至今还不能完全满足养殖的需求,所以各地养殖企业和稍有规模的个体养殖户在近几年掀起一股自己留种繁育种苗的热潮。然而作为繁殖用的亲种是有一定标准的,如种质纯度的要求、个体形态的要求、选择标准的要求、体重年龄的要求、选择强度的要求和定向选优的要求等等。然而调查发现大多数养殖企业不注重这些要求,只要个头大无病无伤就直接在商品中留亲鳖培育繁殖,这样的危害是一代不如一代的种质退化。
(四)流通缺乏监管
由于难度大、又无专门的机构管理,所以对我国甲鱼种质种苗的流通管理几乎是个空白。虽然各省有些交通部门对过境的动物有病害病原的检测检验要求,但对种质的要求并不严格。这样也势必造成不良甲鱼种质的流通和种质污染的严重后果。
三、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原产地保护力度
由于甲鱼有着地域特性优势,所以进行原产地种群保护,已为当务之急。保护不单纯是圈地保护,而应实实在在地在种质提纯上下功夫。如黄河品系在宁夏和河南区域的种质就较其他地域的要纯些,这也许与本地域流通落后有关。再如西南品系(黄沙鳖)不但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形态在1000克以上时宽厚的裙边也较其它地域的品系突出,缺点是背部肋板暴露明显影响了一些地方的销售外观。而太湖品系的抗逆性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关键,特别是其腹背的脸谱式花斑是其种群的特征优势,故花鳖就深受浙江本地消费民众的青睐。所以在进行保护的同时提纯与选优,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二)做好种苗区域规划
产业的发展与地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样甲鱼这种高档消费品的产业发展也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目前我国甲鱼的主产销区主要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9年甲鱼的总产量为20.08万吨其中68%产于这三个地区,所以与产业发展要素之一的种苗需求也主要在这几个地区,目前国家和当地政府在这些地区建设有相当规模的甲鱼原良种场,但和目前的发展需要还应加强,特别是一些地方还有乱建和滥建的现象,而有些地方则因当地其它建设的需要也有拆迁减少的。所以做好我国甲鱼产销发展趋势的研究后,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甲鱼种苗基地长远的区域规划十分重要。
(三)加强优良种质的选优
甲鱼的良种选育是一项既艰苦又费时的基础工程,特别是选育工作还要有资深的工程技术人员,所以一般企业很难承担,而一些研究院校因出成绩慢,又要投入大量资金,故也不敢问鼎这项工作,所以甲鱼优良品种的选育在国内几乎是空白。笔者认为选育新品种确有难度,但各地利用本地的土著品种,进行提纯选优,是可以做到的,如浙江在太湖品系的突变型甲鱼中选出乌鳖作为新品系推广。广西也在本地的土著品系中选出性状较优的墨底鳖进行推广,效果也不错。甲鱼是从远古进化至今的特殊生物,其生长和抗逆优势的发挥最好是在土生土长的原生地,所以选优本地品系是提高中华鳖地域品系优良性的最好办法。笔者认为尽量不要去引进外来品种养殖,因为那样不但风险大时间长,也极易破坏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如日本鳖引进我国后足足化了十几年驯养时间,才达到目前的养殖水平,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四)对良种繁育基地进行动态管理
对已有的甲鱼良种基地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很有必要,管理可以由省级主管部门进行,主要管理品种品质和产量流向,并进行有效的检测检验,特别是对引进品种的管理,更应加强,具体管理办法可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这样可做到心中有数良性指导,协调发展。如浙江省在管理方面实行了动态监督检查,对不合格的先提出整改,再不合格的采取取消资格摘掉牌子的管理措施,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