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8cc永利

当前位置:首页 > 客户支持 > 动保技术交流 >

规模牛场乳房炎防治综合措施(下)

发布时间:2013-08-01 来源: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三、治疗  
    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方法有抗菌药物疗法、抗炎疗法、支持疗法等。
  1、治疗乳房炎用药存在的问题
  ①用药不规范,没有按疗程使用,易产生耐药菌株。②用药单一,病例多为细菌混合感染,单一抗生素易治疗无效后形成瞎乳区。③仅对乳房炎进行乳腺灌注抗生素疗法,不配合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④对严重的乳房炎很少进行全身用药。⑤牧场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后,牧场细菌产生耐药性。
  2、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急性和亚急性乳房炎治疗、控制奶产品质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抗菌药大量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也越来越多,使得常用药物疗效下降,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治愈率较低。对乳房炎的治疗应越早越好,过晚治疗,效果不大。加强管理,病牛应置于清洁、干燥、温暖、安静的环境之中;治疗方法和药物要选择得当。诊断要准,如是继发病时,应要对原发病采取治疗。
  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吡利霉素、四环素类等,给药途径有乳房内注入、肌肉或静脉注射,还可配合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针对抗生素的使用,首先要严格按照剂量、按疗程进行治疗,一般以3~5天为一疗程,用药一疗程后方可判断效果。有些抗生素使用者超剂量应用1~2天无明显疗效就换其他抗生素,往往不能真实体现抗生素的效果,更容易引起耐药菌株的生成。为了减少或避免耐药菌株的生成,欧美的执业兽医往往采用两到多种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既拓宽了抗菌谱,又由于没有使用单一广谱抗生素而减少了耐药菌株的生成,近年在欧洲常用的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组合为头孢氨苄+卡那霉素,乳腺内组织分布均匀,杀菌效果确实,快速达到细菌学治愈。
  乳区灌注给药方式局部效果好,是临床乳房炎治疗的首选途径。肌肉或静脉注射青霉素类药物,也可以很好的通过血乳屏障,对乳区感染进行有效治疗。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导致的乳腺深部感染,应选择敏感药物,静脉/肌肉给药并结合乳区局部给药方式,使药物达到乳腺深部以达到较好治疗目的。乳区停奶和淘汰病牛是治疗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最后方法。有价值而被保留下来的不能治愈的奶牛可以永远停奶或切除受影响的乳区。对于肠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感染导致的临床乳腺炎,常呈急性经过,在发病初期不提倡使用抗生素,原因如下:发病初期乳腺内肠杆菌急速扩增,到达峰值后数量逐渐稳定并随着病程发展细菌数开始下降,若过早使用敏感抗生素,则大量的细菌会死亡崩解并释放出脂多糖内毒素,使患牛因内毒素血症(瘤胃停滞、肠梗阻及减慢肠道对钙的吸收)而临床症状加重或猝死。因此,在肠杆菌型乳腺炎,推荐早期增加挤奶次数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阻断内毒素血症并使用支持疗法促进机体循环,等临床症状缓解后再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3、乳房炎的治疗程序
  ⑴在大挤奶厅新发现临床型乳腺炎,采奶样送化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⑵挤完奶后向每个患病乳区注射抗生素类药1支,在后肢做好标记后将牛分离到乳房炎病牛区,到小挤奶厅挤奶。
  ⑶在小挤奶厅兽医做好乳腺检查,并按乳房炎登记表内容填写,确定治疗方案。
  ⑷新发的、急性乳房炎可选用下列五种复方乳注药中的的一种进行乳注,等乳汁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出来后可再调整治疗方案。每天按剂量乳注,连用3~5天(一般抗生素使用3天一疗程,严重者可5天一疗程)有效,继续用同一种药,直至痊愈。如果用药3~5天无效,再选择另外的复方乳注药治疗。
  复方1:头孢氨苄+卡那霉素
  复方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醋酸泼尼松龙
  复方3:林可霉素+盐酸新霉素
  复方4:氨苄西林+氯唑西林
  复方5:邻氯青霉素+硫酸新霉素+氨苄青霉素
  在目前的国内兽医临床乳房炎治疗过程中,往往以红、肿、热、痛等乳房临床症状消失且乳汁恢复正常为痊愈标准,而此时乳汁中有时仍可检测出细菌。而在国外,严格的治愈标准是达到乳房内(包括乳腺深部)的细菌学治愈,即乳汁中分离不到任何细菌(病原菌全部杀灭),因此建议在抗生素治疗有效后进行乳汁细菌学检测,以达到细菌学治愈的标准,防止乳房炎复发。
  ⑸新发的、具有全身症状的乳房炎,在用乳注药的同时,要全身用药:
  ①凡在乳区内注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醋酸泼尼松龙的奶牛用5%葡萄糖氯化钠1000ml+10%恩诺沙星20ml+维生素C3~4克。
  ②凡在乳区内注射林可霉素+盐酸新霉素的牛,静脉注射头孢噻呋钠4~6mg/kg体重+5%葡萄糖氯化钠1000 ml +VC3~4克
  ⑹磺胺类药物应用:磺胺间甲氧嘧啶,剂量100mg /kg体重+5%葡萄糖氯化钠500ml,静脉注射,在乳腺炎治疗中也有很好的疗效。
  ⑺对有代谢性酸中毒的奶牛还要使用5%碳酸氢钠500~1500ml 静脉注射等支持疗法。
  ⑻抗炎疗法。在应用抗生素杀灭或抑制细菌的同时,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来控制炎症,减少因炎性过程造成的乳腺组织的结缔化和疤痕进而引起的产奶量损失。另一方面,非甾体抗炎药能尽力阻断前列腺素介导的脂多糖内毒素血症的炎症,这在大肠杆菌型乳房炎的治疗中尤为重要。在以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炎疗法往往被忽视,结果导致临床乳房炎通过抗生素治愈后患区产奶量难以恢复或造成瞎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有氟尼辛葡甲胺和美洛昔康两种,前者半衰期短,需要连续给药3~5次,大剂量长时间应用会影响胃肠功能,后者长效,一次用药持续三天疗效,副作用极小。
  ⑼增加挤奶次数,效果极其明显,只有挤净患区内的坏奶(充满了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抗生素疗法才能发挥完全的作用,一般推荐患牛1天挤奶4~6次,并可全身使用催产素(20IU)促进排乳以利于乳区中蓄积的内毒素的排出。
  ⑽患肠杆菌性乳房炎奶牛由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往往伴发临床型或亚临床低血钙症,因此对于能够站立的奶牛,进行口服补钙比较安全。对于只能躺卧的母牛需要谨慎、缓慢的静脉注射补钙。
  四、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
  乳房炎是由环境、微生物和牛体状况三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奶牛自身的抵抗力与日常的日粮管理息息相关。要避免因日粮不平衡导致的瘤胃酸中毒状态和能氮不平衡状态,减少脂多糖内毒素和尿素氮造成的内源性炎性刺激。因此,要在全混日粮(TMR)日粮管理中用宾州分离筛检查TMR日粮颗粒混合均匀度,检查TMR水分含量,防止出现挑食现象。在日常的DHI检测中,要注意牛奶尿素氮(MUN)的值,虽然不同的牧场有不同的MUN正常值,一般认为超过20mg/dl即代表日粮能氮不平衡,瘤胃降解蛋白相对能量供应过高,并以尿素氮的形式吸收入血,对组织及器官造成炎性刺激。
  2.奶厅管理
  正确的挤奶操作程序是保证乳房健康的重要手段。广泛接受的挤奶程序包括:挤头三把奶-挤前药浴-擦干-上挤奶杯-挤奶-摘杯-挤后药浴。应做到一牛一巾并带乳胶手套,头三把奶不应挤到地面上,防止由牛的蹄部践踏污染后带到卧床或运动场进而造成病原的传播,在挤奶期间应清洗手,尤其是被牛奶污染后,洗液内可加25~75mg/l的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对湿的乳头挤奶。环境中的细菌悬浮在水滴中,增加了个体牛感染的危险性。一般的洗手液、海绵及破布应避免使用,以免引起细菌污染。共用毛巾是常见的导致牛与牛之间感染乳房炎的原因,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应将乳头内的乳汁挤净,这样可以带走乳头末端和乳头管中的细菌,还可监测有无异常乳。
  挤奶前进行乳头药浴比较常用和有效,该方法对于降低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感染很有效。如果应用恰当可以避免环境中细菌对乳头的污染。一般要求碘的浓度在5000~7000ppm,用1%的碘伏药浴对头胎牛或二胎牛的牛尤为有用,乳头药浴持续不低于30s,然后在挤奶前一牛一巾擦掉。
  挤奶后乳头药浴很重要,并已证明是减少新的接触性微生物乳腺感染的重要手段。一般要求药浴液碘的浓度在7000~10000ppm。
  选择哪种乳头药浴液要根据对每个牛群的病原菌、环境、挤奶程序、卫生条件以及正在流行的乳腺炎类型有清晰的了解,如果效果很好一般不用再改变。如果环境温度极低或有寒风而导致冻疮生成时应停止使用水性溶液。如果牛群中已经有接触性感染病原存在如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支原体性乳房炎,挤奶后不进行乳头药浴会增加感染其他病原的可能性。如果乳头皮肤或乳头末端受到刺激,应仔细评估药浴药物的成分或更换其他药液。为防止乳头皮肤过度干燥,许多药浴液中加有甘油、羊毛脂、聚丙烯乙二醇等润滑剂。挤奶后应给予新鲜日粮保证牛站立1小时左右,这样可保证乳头干燥,乳头管完全闭合防止挤奶后发生的环境性乳房炎。
  在牛场评估乳腺炎和乳的质量问题时,必须对挤奶机械和设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机器功能不合适可造成接触性病原的传播、乳头末端损伤或乳头末端奶倒流,因而诱发乳腺炎。
  研究表明挤前刺激如挤头几把奶,清洗擦拭乳头可以促进催产素的释放,进而较短时间内达到泌乳高峰。一般认为,60~90s是最佳的排乳反射时间,适当的排乳反射是通过挤奶前的程序而建立的,包括挤头三把奶、药浴、擦干乳头等。应避免过度的机械挤奶,因为可能引起乳头壁及乳头孔的机械性损伤诱发乳腺炎。
  3.环境卫生
  要重视卧床和运动场的卫生。卧床的垫料对于降低乳房炎发病率非常重要,在国内使用沙床良好的牧场,乳房炎发病率都比较低。卧床中的垫料要保证干燥、平整、及时清理粪便,因此沙床系统相对于橡胶垫、锯末或发酵的粪渣都有优势。当然,沙床使用相对昂贵,且由于清粪系统的限制(有些粪便发酵系统不能有沙子),采用其他卧床垫料也可以,但一定要保证舒适干燥。
  运动场要保持卫生和定期消毒,以保证奶牛有足够的清洁的趴卧空间。同时,良好运行的清粪系统能保证饲喂通道和运动场的干净,提高奶牛后驱的清洁程度,进而大大降低环境性乳腺炎的发病率。
  4.免疫预防
  利用疫苗预防奶牛乳房炎可降低乳腺感染的严重程度,控制亚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目前已研制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J-5(大肠杆菌疫苗)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的多联苗等。不同的佐剂对疫苗的免疫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油类佐剂主要刺激IgG1应答,硫酸葡聚糖佐剂刺激IgG2应答。另外接种方式不同,免疫效果也不同,如我国兰州兽医研究所证明疫苗经后海穴注射免疫比肌肉注射免疫的效果要提高23%。
  5.干奶期注入抗菌药物
  干奶期对于乳房的健康非常重要,基于以下3方面原因:第一,奶牛产犊后一个月内患乳房炎的病例多由于干奶期的感染所引起;第二,产犊后的前几周,奶牛的抵抗力相当低,三分之一的临床乳房炎病例在这个阶段发生,奶牛抵抗力下降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奶牛的营养水平、干奶期阶段和产犊过程中的护理;第三,干奶期为需要长时间治疗的高体细胞数奶牛提供了一段很好的时间。
  干奶初期,由于乳腺细胞变性和对感染抵抗力降低,故极易为微生物侵入,因此,在干奶期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极为重要。干奶期受到感染,产后乳腺炎发病率增高。其感染随胎次增加而增加。据报道,干奶牛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泌乳期治疗有效的多,在干奶牛治疗期间细菌形成生物膜或转化为L-型的机会很少,这些都有利于达到干奶牛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治愈效果。当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新产头胎牛广泛蔓延时,干奶牛疗法也可用于产前头胎牛。对于头胎牛分娩后即出现的乳腺炎,一般认为可能由于蚊蝇叮咬、牛只互相吸允、环境较脏等因素引起,在欧美头胎新产牛乳腺炎高发牛场,也会在产前60天左右注入干奶药进行预防。
  总之,乳房炎是由环境、微生物和牛体三者所构成的连锁环而发生的,缺一不可。其中以奶厅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奶厅管理不仅能影响病原微生物的生活条件和侵入乳房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到奶牛机体的抵抗力和对乳房炎的易感性。人们能改善奶厅管理,可以通过加强操作规范,创造良好的、卫生清洁的环境条件,借以杜绝病原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其生长繁殖不利,把它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也减少了它们登录乳房的机会。人们也能通过繁育和饲养管理的加强,使奶牛机体健康、强壮,以提高奶牛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乳房炎的预防只能采取综合措施才有效。而综合措施的实施也必须要长年坚持,持之以恒。
本文链接:http://www.dairyfarmer.com.cn/kxyn_jbfz/2013-05-06/8620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