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8cc永利

当前位置:首页 > 客户支持 > 动保技术交流 >

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19-07-31 来源:中国兽医发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体健康,关系到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而生猪食用安全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生猪从养殖环节登录到市场,检疫工作就是把好生猪食用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自农业部制定生猪检疫规程以来,生猪检疫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充分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但现行的生猪检疫工作也存在不足,如检疫手段落后、检疫方法繁琐、不能满足现场实时检疫的要求等。

    现行生猪检疫工作现状

    生猪检疫基数大。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累计消费3.31亿吨。其中,猪肉消费2.73亿吨,占比82.5%,是我国肉类食品消费的主要来源。因此,我国生猪检疫工作任务繁重,检疫数量大。

    法定检测对象多。生猪检疫分为生猪产地检疫和生猪屠宰检疫,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其中,生猪屠宰检疫又分为宰前检疫和同步检疫。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规定,生猪产地检疫的对象为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等6种疫病;生猪屠宰检疫除了上述6种疫病外,还增加了猪副伤寒、猪旋毛虫、猪囊尾蚴病等7种疫病。两种检疫合格的标准都要求生猪临床检查健康以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时,检测结果合格。法定检疫对象多,涉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瘦肉精、兽药残留检测等。

    生猪检疫机制落后。(1)临床检查多以肉眼观察为主,潜在隐患多。生猪检疫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当前,无论是产地检疫还是屠宰检疫,诊断疫病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其临床症状,而实验室检测只是辅助手段,甚至有很多地方根本不具备实验室诊断的条件。很多生猪疫病的临床症状相似,表现出来相似症状的不同病种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此外,虽然屠宰检疫中增加了对猪肉胴体、内脏、头部的检疫,但也可能会出现误诊,比如正常猪腰肌中的肌腱、结缔组织很容易和猪囊尾蚴病导致的“米猪肉”混淆,使检疫人员产生误判。(2)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范围的不同,不利于动物疫病的可追溯管理。由于受生猪检疫临床检查方法的限制,像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以及临床症状不明显的隐性感染疫病只能在屠宰检疫中进行检查,而在产地检疫中无法检出,即使产地检疫合格的生猪也可能患有疫病。现实中,养殖场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运输到屠宰场的生猪可能不只来源一家养殖场,很多中小型屠宰场只从场地和管理成本的角度考虑,并没有按制度将不同来源的生猪放在不同的待宰圈。因此,对在产地检疫中未被发现的、而在屠宰环节中被发现动物疫病难以进行追溯管理,带来疫病传播风险,不利于发病养殖场进行动物疫病的净化、扑灭。(3)生猪检疫全覆盖的难度较大。按照规定,所有登录屠宰场的生猪都要进行头部、蹄、胴体、内脏的检疫工作,对检疫合格的生猪加盖验讫印章,开具检疫合格证明。因检疫的环节多、过程要求严格、工作量大,需要向屠宰场派出大量官方兽医。同时,机械化的屠宰场屠宰效率高,要求官方兽医操作熟练、诊断无误,这对检疫人员的技术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实现生猪检疫全覆盖的难度较大。

    快速诊断技术的发展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可行性

    技术层面。用快速诊断技术进行生猪检疫。根据不同疫病的病原学特征,通过采集待检生猪的尿液、血液、组织等样品,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快速诊断试纸或者便捷的诊断方法对生猪进行快速的、定性的判断。此外,快速诊断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猪肉中的兽药残留和“瘦肉精”检测。针对不同的激素及抗生素类药残,市场上已有各种类型ELISA 商业化检测试剂盒,包括磺胺类及硫胺类药物以及“瘦肉精”的检测试剂盒。这些试剂盒可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取样量少,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使用方便。
实践层面。目前,快速诊断技术已十分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动物疫病的诊断,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998年,四川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制出适用于生猪检疫的快速检疫箱,在四川省推广使用2 200台。2004年,周哲学利用快速ELISA和常规压片镜检方法对1 343头猪进行猪旋毛虫病检测,结果显示采用快速ELISA法检出旋毛虫阳性率明显高于压片镜检法。云南曲靖市兽医卫生监督所曾引进50多台肉品卫生快速检疫检验箱,将其分配到辖区县乡屠宰场、检验点以及肉品市场,4年时间共检验猪肉50万吨,其中检查出病害猪肉1 688.77吨,应用效果良好。

    问题与不足。快速诊断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市场上的快速诊断产品大多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样品以及操作步骤没有具体要求,容易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出现。此外,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应用模式的思考

    利用快速诊断技术进行生猪产地检疫和宰前检疫时,由于生猪为大家畜,采集生猪血样或者尿液不是很方便,每头都进行检疫,既不现实,又没有必要。可以在产地检疫中,对同一批次的猪按照2%的比例进行抽检,在宰前检疫中按照5%的比例进行抽检。在产地检疫中一旦发现阳性,扩大抽检比例,并对生猪所在养殖场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在宰前检疫中一旦发现阳性,可以对出现阳性批次的生猪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检查,结合对生猪胴体、内脏、头部等部位的检疫来综合判断,必要时可以进行实验室诊断,对于确诊病猪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检疫的准确度,还能提高检疫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对于在生猪检疫中,用快速诊断技术检疫呈阳性的,不可轻易下结论。首先要确保快速诊断试剂或设备在有效使用期内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必要时可让多人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其次,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出具实验室检测报告,使检疫结论更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再次,如果检测发现疫病,就对患病猪、同群猪及所在的养殖场按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尽快扑灭疫病,同时对遭受损失的货主给予适当的补偿。

    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是传统检疫方法的有力补充,经过大量试验及部分地区的应用反馈,快速诊断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生猪检疫工作效率。在国家层面,应该加大对快速诊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制定快速诊断标准,将快速诊断技术纳入到生猪检疫规程中,将快速诊断技术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制度化应用,提高生猪检疫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