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8cc永利

当前位置:首页 > 客户支持 > 动保技术交流 >

【干货】如何应对奶牛的各类应激性反应

发布时间:2019-11-29 来源:中国奶业协会


应激是指环境因素突然发生的变化,或因疾病、药物、管理不当等的影响引起奶牛生理上的不适应而造成生产性能降低的现象。在日常生产实践过程中,奶牛的应激反应普遍存在,比较明显的是自身因素应激、管理因素应激、运输过程应激、气候冷热应激、注射疫苗应激等。在应激作用下,奶牛自身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大,抗病力降低,从而引发奶牛疾病,奶牛出现食欲下降、产奶量下降、流产等症状、甚至出现死亡,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影响。本文根据笔者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工作积累,对奶牛所发生的各种应激现象以及如何应对奶牛应激性反应做一下全面介绍,供广大牧场及同行参考。

 

一、奶牛受惊吓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近几年我国奶产业发展很快,各地从国外引进了不少纯种荷斯坦奶牛。特别是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的奶牛由于采取的是长年放牧的饲养方式,引进这些牛大多是大育成牛,它们野性十足,笔者在澳洲选牛的过程中就发现有些牛在驱赶过程中,发生应激反应,一米多高的钢丝围栏一下就蹿了出去。而在国内隔离场、运输过程以及在牧场内从这一栋牛舍换到另一栋牛舍驱赶过程中都发生过奶牛因应激反应跳出一米多高的围栏逃跑的奶牛,也看见过摔伤、摔坏的奶牛。

为了减少奶牛受惊吓产生的应激反应,饲养管理人员应树立“以牛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具体措施上要从奶牛的日常管理细节入手,做到日常管理有规律,建立奶牛良好的条件反射。饲养人员要多接触牛,温和善待奶牛,经常刷拭按摩奶牛,不大声叱责奶牛、不鞭打奶牛。进行转场时要有过渡期,不可过急,不要用劲追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 运输过程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近几年奶业发展速度很快,全国各地奶牛都出现频繁调运的现象,奶牛运输应激反应成为这一发展的不可小视的阻碍。奶牛在运输过程中因生活规律的变化,使牛处于适应新环境条件下的被动状态,未免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牛只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伤风、拥挤、饥饿、惊吓,摇荡等应激因素导致的应激综合症。这种应激症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会对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

1、奶牛的装车

牛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会在车厢里排出许多粪便等排泄物,使车厢地板很滑造成奶牛的摔伤。因此,可在车厢底最好铺设一层30  Cm的河沙防滑;如果实在没有河沙可在车厢底放置20-30Cm以上干草或草垫。

一般选择清晨或傍晚开始装车,装车的数量根据车身的长短来决定,一般车身长度12米运输未成年牛(300kg左右),在春、秋季每车装21--26头为宜,夏季每车装18--21头为易。在奶牛上车的过程中如有发现有外伤或有病的牛,坚决制止这种奶牛上车。奶牛上车后,要核对奶牛耳牌号和数量,并登记造册,要有隔离场方、调牛方和承运司机三方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运输离场。如果运输的奶牛数量较大,可根据具体情况,将5--10辆车分为一个小组,每辆车上2-3名司机,一名饲养员。每个小组配一名兽医。这一个小组统一行程,相互协作,安排好牛只的饮水、喂草和人员的食宿。

 

2、检疫证明证物相符:对长途运输的奶牛,按照国家规定在当地县级以上的动物防疫部门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乳用动物检疫合格证”、“无疫区证明””以及运输车辆消毒证”,保证运输车辆一路畅通。这里要说的是,检疫证明一定要证、物相符,否则视为无效证明。

 

3、时间:一般选择清晨或傍晚出发,可避开最高温段,避免太阳直射。另外还要考虑到运达目的地是白天,便于卸牛。 

 

4、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司乘、押运人员要细心观察,协同合作,发现有卧地牛时,切忌态度粗暴,千万不能对牛只粗暴地抽打、惊吓,紧急情况下可用木板或木棍、钢管将卧地牛隔开,避免其他牛只踩踏,再根据情况处理。如发现个别牛有攻击倾向时,饲养员要做好防护准备,应尽可能采取躲避措施,待牛只情绪冷静下来,也可用一些镇定药控制牛只狂躁。千万不可滥用武力或一味蛮干,造成人员或牛只不必要的损伤。

 

5、长途运输:对于长途运输的澳洲、新西兰进口荷斯坦奶牛,路途上一定记住不要大声叱责或鞭打奶牛,因为这些奶牛在原产地都属自然放牧的奶牛,野性十足,如受到惊吓常常会出现跳车现象,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冷应激反应

牛相对猪而言怕热不怕冷,但“绝对不怕冷”的认识是错误的。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冬季在极低气温下,冷应激也是比较严重的,不但会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而且还可能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使养奶牛的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寒冬应高度重视奶牛冷应激。

 

1.牛舍防寒保暖

奶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16℃,犊牛为17℃,耐受范围则为-15~26℃。做好牛舍防寒保温,可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将门窗封闭好。入冬后,半开式或带运动场的牛舍,不仅要用塑料薄膜进行封闭,而且需要在晚间挂上草帘或棉被,白天掀帘、敞开薄膜,以防止冷风侵袭。当室外温度在-3℃以下的情况时,舍内气温可保持在0℃以上。

 

2.加强科学饲养

冬天,寒冷季节精饲料每天要比正常饲养标准增加10%~15%,并要注意饲养中脂肪的添加,提高牛的防寒能力。除保证奶牛维持自身所需的营养外,还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还要积蓄一定的养分保证泌乳的需要。有条件者可适量加喂白酒糟,增强牛的御寒能力,每头每天可喂5kg。注意喂给优质干草或青贮玉米饲料,每头每天喂25kg。此外,冬季注意不要把雪块或冰块混入饲料中,千万不要给牛饮过凉的水,最好饮用15~17℃的水。

 

3.加强日常管理

冬季大部分奶牛处在妊娠期,饲养管理不良易发生流产和造成死胎。日常管理注意避免奶牛拥挤、滑倒;放牧和运动中,严禁打冷鞭、急赶猛转、摔倒等现象发生,以免造成外伤或流产。冬季要经常保持奶牛运动场地干燥,清除积水,防止奶牛卧在冰面、冰水或雪地上。加强奶牛乳房冬季保护,防止乳头冻坏或冻伤,乳头涂擦凡士林油膏,防止冷风袭击,尤其是产后奶牛在舍外锻炼或运动时戴上棉护乳罩。

 

四、热应激反应

奶牛的耐热性能差于耐寒性能,特别是高产奶牛对温度的要求更高,当温度超过28℃时,奶牛就会出现明显的热应激反应,具体表现是:食欲减退,呼吸急促,脉搏加快,体温升高,奶牛对钙、磷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下降,导致产奶量下降,抗病力降低,严重者可因肢蹄病等致奶牛死亡。  

 

1、科学建设牛舍

牛舍建造应东西走向,南北设通风窗,选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有条件的可安装电风扇,高温天气时将通风窗和电风扇同时打开,以降低牛舍内的温度与湿度。

 

2、牛场要多种树

规模奶牛场可以请当地的园林绿化部门进行设计,也可以争取环园环庄林绿化建设项目。北方地区一般选择宽度为10m左右的宽幅林带,行距两米,栽植适宜当地的当家品种:国槐、新疆杨、臭椿、白腊、沙枣进行混交栽培。对于过去建设的牛场,可根据地理环境在场界周边种植2-3行林带。品种可选择国槐、刺槐、新疆杨、垂柳、臭椿、沙枣等混交。      

运动场的绿化尤为重要,对于奶牛遮阴降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运动场的南、东、西三侧,应设1-2行遮阳林。一般可选择枝叶开阔,生长势强,冬季落叶后枝条稀少的树种,如杨树、国槐、合欢、河北杨、臭椿等行间混交。同时,在牛舍前后、运动场及喂料槽上方搭建遮阳棚,高度以3m~4m为宜,遮阳网或凉棚的面积应该为每头牛4-5m2。以减少太阳的辐射。

 

3、风扇与喷雾结合降温

在牛舍内安装喷雾系统,同时安装风机,这样可以加快牛舍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具有一定饲养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牛舍可安装屋顶喷淋系统,以保持舍顶湿润而没有水流下为经济实用,通过牛舍屋顶降温,不仅可降低牛舍内的温度,也能避免湿度增加,这样较舍内喷淋效果好。当温度达到35℃以上时,中午可用凉水冲刷牛体。

挤奶厅的待挤(厅)区又是奶牛密度最大的地方,牛均面积仅为1.5-1.8m2。如此频繁的牛流以及如此密集的牛群,使得挤奶厅的温度、湿度都远远高于普通牛舍,环境控制的难度也会大于其他牛舍。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通风、降温,都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环境控制措施,待挤(厅)区要有通风、排湿、降温、喷淋设备等。尤其是湿热天气状况下,我们要特别注意待挤区的通风。一般情况下,夏季待挤(厅)区需要采用风机进行辅助通风,还要安装一些喷淋降温设施。     

 

4、日常饮水要充足

夏季奶牛水槽不能断水,最好让奶牛饮用10℃的温水,并保证饮水清洁、新鲜,同时可适量加入一些盐。如果饲喂日粮太干,可加入一定量的水,以提高采食量。

 

5、日粮配比要合理

一方面,要多喂一些优质牧草、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并适量饲用一些糠糟之类,以利于奶牛防暑降温。另一方面,在奶牛配合饲料中增加豆饼、玉米的用量,使蛋白质含量提高到4%。夏季饲喂奶牛应尽量避开中午闷热时饲喂,应充分利用早晨4时~6时和晚9时以后温度较低的特点,在这段时间饲喂。随温度的上升,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做到少喂勤添,防止饲料长时间堆积发酵变质,保证奶牛采食饲料的质量。

 

6、高温中暑情况

高温天气发现奶牛呼吸困难出现中暑现象时,可煮绿豆汤冷却后饮服,并用“风油精”擦抹奶牛额角、两侧太阳穴和鼻端,提神解暑。

 

五、免疫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据许多牧场和养殖户反映,奶牛注射疫苗特别是打完口蹄疫后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严重的出现流产现象,这是打完疫苗后的应激反应,这种因注射疫苗后出现的应激反应,时常发生,一定要注意注射疫苗的注意事项。

 

1、疫苗选择

我国对奶牛实行口蹄疫强制免疫政策,免疫的毒型为A型、O型和亚洲Ⅰ型,所需疫苗为政府补贴苗,是经国家批准、政府指定的企业生产、保险公司承保的,其质量是可靠的。因此,必须选用由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逐级供应的口蹄疫补贴苗。

 

2、疫苗注射

疫苗注射部位要准(在颈部上1/3处或臀部肌肉经消毒后垂直插针,防止插入血管、神经),剂量要足(常规免疫无论牛只大小,只要到首免日龄均使用1倍量,紧急免疫加倍量使用,对怀孕母牛可多点注射),进针要稳,拔针要慢,严禁用“飞针”方式注射疫苗。

 

3、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各4天内不能使用抗生素和干扰素。两种病毒性活疫苗一定不要同时使用,应间隔7-10天,以免产生相互干扰。

 

4、接种疫苗后,在反应期内应注意观察,若出现体温升高、不吃、精神萎顿或表现有某传染病,的症状时,必须立即隔离进行治疗。

 

5、加强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为提高奶牛的免疫抗水平,杜绝各类疫情的发生,农牧部门要加大规模奶牛场、园区、散养户奶牛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奶牛疫免疫抗水平进行集中采样,对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保证免疫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如果检测抗体水平达不到要求,要采取措施进行重新免疫。

 

6、积极应对过敏反应。对因品种、个体差异免疫后出现喘气、肌肉震颤、抽搐、口吐白沫,甚至休克的过敏反应牛,应立即用盐酸肾上腺素、盐酸异丙嗪、盐酸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配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救治,一般10分钟内好转。必要时辅以耳尖、尾根和蹄头放血治疗。对出现流产征兆的(外阴红肿、精神不安等)应用黄体酮等保胎药物治疗,早期有一定效果。对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牛,要及时上报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集相关证据,经核实后按国家有关政策获得一定经济补偿。(文章来源:中国奶业协会